1、百家争鸣
1、儒家、道家、法家、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
学派
代表人物
思想主张
儒家
孔子
⑴提出“仁”与“礼”的学说;
⑵政治思想:主张“德治”;
⑶着重政治与人事,对鬼神敬而远之;
⑷教育上着重人的全方位进步。
孟子
⑴“仁政”学说;
⑵君轻民贵。
荀子
⑴“天行有常”、“制天命而用之”;
⑵学习的目的是把握“礼”。
道家
老子
哲学思想:
⑴“道”是世界的根本;
⑵事物具备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。
政治主张:“无为而治”、“小国寡民”。
庄子
“齐物”、“逍遥”。
法家
韩非
⑴“法”、“术”、“势”结合;
⑵加大君主集权;
⑶主张变法。
墨家
墨子
“兼爱”,“非攻”。
2、孔子、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进步的要紧贡献: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,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,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,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。
3、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要紧意义:
⑴“百家争鸣”是中国历首次思想解放运动;
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。 2、儒学的兴起
1、思想出处: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,形成新儒学。
2、成为正统思想:汉武帝时期,采纳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主张,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。
3、宋明理学
1、背景: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、道教飞速传播,儒学面临危机。
2、思想出处:
三教合一。
程朱理学:二程 朱熹
↑ ↑
3、有关人物 创立者 集大成者
↓ ↓
陆王心学: 陆九渊 王守仁
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,体现了儒学的新进步。
4、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
1、“异端”李贽:⑴批判程朱理学;⑵不可以以“圣人”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规范。
2、黄宗羲、顾炎武、王夫之:⑴政治上:批判君主专制,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;⑵经济上: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;⑶学术上:“经世致用”。